1936年,正准备进入抗战前线时,他完成了众所周知的沁园春?雪: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今日读起,谁是风流人物呢?不说自明!
毛主席的诗词,向来以大气魄大场面为创作主体,比较少描绘一些小事件。比如,在后来的长征诗中,他铺展了: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”的欢乐(长征1935年);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,占领南京,推翻国民党顽固统治时,他推出了: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”的壮观场面(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)。
解放后至八十岁,主席曾三次横渡长江,指向三峡对大家说:“将来,我们要在这建一个大水库”他的预言,终于实现了!第一次横渡长江时,他写下了“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”的诗句(水调歌头1956年);1959年回韶山时,他感慨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(七律?到韶山1959年);1956年回井冈山时,他发出了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”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(水调歌头?重上井冈山1965年)的豪言壮语。他的诗词,处处气势如虹,时时激情浩荡。
毛泽东写诗填词,从来没有小事。1961年,在七律?为女民兵题照这看似小事的诗词中,他也不作小文章。他开头写道:“飒爽英姿五尺枪,曙光初照演兵场”在简短的两句诗中,把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事件一一点明出来。之后,又一反常人思维,将笔锋扩展:“中华儿女多奇志,不爱红妆爱武装”(七律?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)。
在新中国最困难的1961年冬天,他找回了希望“已是悬崖百丈冰,犹有花枝俏”(卜算子?咏梅1961年)。1963年,三年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渐渐远去,社会主义建设重新进入新的轨道,毛主席在和郭沫若满江红时写道:“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”(满江红?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),他建设中国的迫切和渴望,流露无疑。
1964年6月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,毛主席心情激动、自信满满:中国,终于有自己不受欺负的看家武器了!他在诗中写道:“十年丑史归尘土,一阵惊雷卷飓风”“看东方火炬赤旗舞,万里红”(满江红?庆祝第一次核试验1964年)。
我们这一代人,想崇拜一个人,是不会盲目的!但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,主席那实实在在的诗词魅力,就摆在我们面前,由不得你不崇拜。有些时候,我们可能在用词、用律上登峰造极了,但在气魄、气场上,未必能成就主席那王者的风度。
事实上,毛泽东的五言诗并不很突出,这和他“是人非神”的唯物主义观点相吻合。毛泽东从来不把自己当神,而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人。在一些生活小事上,他甚至没我们做得好!比如理财,他一生没为自己花过一块钱,他那件北戴河照相的浴衣,打了补丁又打了补丁,穿了好几年。但他的诗词魅力、人格魅力,以及他卓越的领导、军事、政治天才,却是横空出世,顶天立地的。
他晚年一些诗词,口语化与讥讽现象不断出现,某种程度上,确实失去了诗词上的独特美感,但却让他做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比如:“订了三家条约,还有吃的,土豆烧熟了,再加牛肉,不须放屁,试看天地翻覆。”(念奴娇?鸟儿问答1965年)。
毛泽东是一个传奇式的领袖人物,他不但学识渊博,胆略过人,而且充满浪漫主义情怀,思想乐观开朗。如果不是历史让他转型,他可能只想做个教育部长。但历史的必然加上个人的人格魅力,让他成就独一无二的中国领袖,甚至诗词上的领军人物。
正如他幼时的诗:“只喝井里水,永远养不长”(五言?井赞1906年);“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作声”(七古?咏蛙1910年)。